云從科技募資重壓AIGC,行業大模型難成救命藥
分類: 最新資訊
竅門詞典
編輯 : 竅門大全
發布 : 07-22
閱讀 :94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曉 見習記者 石飛月 北京報道在大模型這條路上,云從科技大有“死磕”到底的意思。繼推出基礎大模型“從容大模型”后,7月21日,該公司宣布將定向募集不超過36.35億元的資金總額用于行業大模型項目,并將盈利的希望之一寄托于新項目未來的落地和商業化。不少行業翹楚的確表達過對行業大模型的看好,但云從科技在虧損多年、股價持續下跌的情況下,短期內能否成功募集到目標金額尚且還是個未知。至于靠行業大模型盈利,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認為,目前國內的技術成熟度和數據量還無法讓人看到盈利希望,企業不如把資源和精力放在新的技術路線和創新活動上。定向募集36億元云從科技公告顯示,此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為云從“行業精靈”大模型研發項目。在發行募集資金到位之前,云從科技可根據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際情況,以自籌資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資金到位后按照相關法規規定的程序予以置換。本次發行募集資金到位后,若扣除發行費用后的實際募集資金凈額少于擬投入募集資金總額,不足部分由公司自籌資金解決。這次募資暴露了云從科技自身資金不足的現狀。2022年5月,云從科技計劃通過向社會公眾發行股份(IPO)募資37.5億元,但結果不如其意,最終募集資金共17.28億元,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實際募集資金16.27億元。根據云從科技最新公告,截至2022年底,該公司累計已使用的募集資金金額為12.5億元,占募集資金凈額的76.85%。彼時,云從科技也在招股書中表示,在如果實際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不能滿足募投項目的投資需要,資金缺口將由公司通過自籌方式解決。而上市后的第一年,2022年財報顯示,云從科技不僅營收大幅下滑51.06%,還虧損了8.69億元。從2020年-2022年,云從科技累計虧損了23.14億元。今年一季度,云從科技繼續虧損,虧損額達到1.42億元。此次募集資金是面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發行對象為不超過35名(含本數)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條件的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保險機構投資者、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以及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法人、自然人或其他合格投資者。但最終結果如何,目前難以預料。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如果找到了合適的投資者并成功發行,還要謹防二級市場出現的變數,如果發行時股價太低,也無法募集到計劃的資金。“另外從云從科技最近幾年營收下滑、虧損擴大的實際狀況來看,還有可能因為不被投資者看好無法發行或發行失敗。”受AIGC概念利好,云從科技的股價在今年迎來一波漲勢。1月3日,云從科技股價為10.91元/股,4月4日最高漲到44.14元/股,市值達到年初時的四倍,但此后云從科技與一些AI概念股一樣開始降溫,截至7月21日收盤,其股價已經跌到16.43元/股。押寶行業大模型與此前發布的基礎大模型“從容大模型”不同,“行業精靈”大模型屬于行業大模型。行業大模型指在基礎大模型的基礎之上、針對特定領域的下游任務、通過有監督微調及強化學習等手段優化后的大模型,能夠學習到該領域或行業的特定知識和規律。自ChatGPT火出圈后,國內外各大AI企業紛紛推出大模型產品,有的側重于通用大模型,有的側重于行業大模型,業內對于這二者的討論也一直沒有停過。在云從科技看來,行業大模型無論在成本還是實用性上都有研發的必要性。成本方面,云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認為:“通用大模型的迭代的成本是非常高的,雖然說現在很多傳統企業都有試用的沖動,慢慢就會冷靜下來,獨立開發運維迭代實在不劃算,這就是行業大模型的機會。”實用性方面,云從科技在公告中指出,隨著以GPT為代表的基礎大模型不斷演進和發展,通過對基礎大模型進行下游任務遷移可實現的行業大模型將是未來人工智能平臺深入產業落地的重要舉措,可以預見,行業大模型是大模型賦能各行各業前端業務場景的基礎設施和底座。最近,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也對行業大模型表示了肯定,“通用大模型有很強的能力,但并不能解決很多企業的具體問題,在100個場景中可以解決70%-80%的問題,但未必能100%滿足企業某個場景的需求。但企業如果基于行業大模型,再加上自身數據進行精調,可以建構專屬模型,打造出高可用的智能服務。”在持續虧損的情況下,云從科技將通用大模型當作未來盈利的金鑰匙之一?!半m然本次募投項目的實施短期內會對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一定壓力,但中長期來看,對公司未來業務發展和盈利能力提升具有積極促進作用。”云從科技在公告中這樣寫道。盈利的前提是落地和商業化,《華夏時報》記者就目前云從科技旗下大模型的應用情況采訪了其相關負責人,對方并未透露,只表示以公告為準。不過在張孝榮看來,無論哪種,押注大模型已經不是個明智的決策?!皣鴥鹊拇竽P图夹g成熟度有限,有投入無產出,押注大模型,很難給企業帶來直接收益,同時,大模型需要龐大資金量和龐大的優質數據量,巨頭公司往往都比較吃力,中小型企業就更難看到前景了?!睆埿s認為,AI行業的發展是波浪式前進的,高潮過后很快就是低谷,低谷之后往往也會出現新的高潮,在高潮的時候,跟風項目很少能活下來,在低谷時期,往往會有新公司或個人發明新的技術路線,從而讓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大模型的發展即將遇到天花板,這一輪產業熱潮也即將結束,要把資源和精力放在新的技術路線和新的創新活動上,以便迎接下一輪高潮的開啟。”張孝榮表示。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