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國家電網留置貨款,威勝信息重要股東一年內套現8億元
分類: 最新資訊
竅門詞典
編輯 : 竅門大全
發布 : 05-03
閱讀 :149
出品 | 子彈財經作者 | 段楠楠編輯 | 馮羽美編 | 倩倩審核 | 頌文不出意外,上市四年時間的威勝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勝信息”)又交出了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2023年,威勝信息營收實現22.25億元,同比增長11.06%,歸母凈利潤5.25億元,同比增長31.26%。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以來,威勝信息營收和利潤每年都在增長。作為公用事業物聯網企業,威勝信息如何做到連續7年業績維持正向增長?依賴大客戶又是否會給公司業績增長帶來隱患?1、綁定國家電網,業績連續7年增長公開資料顯示,威勝信息成立于2004年,由威勝電子與威勝控股全資子公司海基集團共同出資成立。通過多次對外并購以及資本運作,威勝信息逐漸發展壯大。2020年,威勝信息迎來重要時刻,借助國家推出科創板之際,威勝信息順利完成在科創板上市。(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議)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以來,威勝信息不論是營收還是歸母凈利潤每年均維持正增長。數據顯示,2016年威勝信息收入為6.80億元,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長至22.2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20.36%。同期,公司歸母凈利潤從8050萬元增長至5.2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0.72%。威勝信息業績之所以能持續增長,與其所在的行業有很大關系。從主營業務來看,威勝信息是一家智慧公用事業物聯網公司,主要通過銷售相關設備,為公用事業企業如電力公司、自來水公司、燃氣公司、電網企業提供監測、采集、管理等服務。隨著相關技術快速發展,國內企業對于物聯網需求也在增加,因此物聯網市場規模也在快速擴大。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物聯網市場規模為1.19萬億元,到2023年物聯網市場規模增長至3.93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接近27%。在行業持續向好帶動下,威勝信息業績持續增長。與同行企業分散布局不同,威勝信息采取的是大客戶為導向的經營策略。據悉,威勝信息客戶包括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大型電網企業。過去幾年,威勝信息對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占比均在60%以上。2023年,威勝信息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占比為64.68%。由于社會用電量持續上升,以國家電網為代表的電網企業,近幾年電網投資金額持續上升。2019年至2023年,國家電網投資金額分別為4474億元、4605億元、4882億元、5094億元、5200億元。在大客戶資本開支持續增長背景下,威勝信息相關產品收入水漲船高,威勝信息業績得以持續提升。值得警惕的是,隨著公司經營規模逐漸擴大,威勝信息收入增速開始下滑。2024年一季度,威勝信息營業收入僅同比增長5.92%,創2020年以來新低。受此影響,4月26日威勝信息股價盤中一度跌超5%。在一季度營收增速明顯放緩的背景下,2024年威勝信息能否高歌猛進?許多疑問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2、遭大客戶留置貨款,壞賬金額超1億元依靠大客戶讓威勝信息收入快速增長,同時由于客戶較為集中,公司無需太多人員來管理客戶,因此在毛利率以及人均利潤上要領先其他競爭對手。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威勝信息毛利率分別為34.93%、37.12%、40.79%。公用事業物聯網過高的毛利率吸引了眾多市場參與者進入,目前有不少大型物聯網企業都開始涉足公用事業物聯網領域。在年報中,威勝信息坦言,未來市場競爭有可能進一步加劇,這對于大部分收入來自國家電網以及南方電網的威勝信息而言并非好事。一旦因為市場競爭原因,導致威勝信息來源于大客戶收入減少,公司業績或將遭受不利影響。除此之外,由于公司大客戶是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能源巨頭,面對這一類型客戶,威勝信息并無太多話語權,因此存在貨款被大客戶占用情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威勝信息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余額為13.60億元,這對于年營收僅20億出頭的威勝信息而言不可謂不高。對于應收賬款過高,威勝信息曾給出明確解釋,由于行業特性,南方電網、國家電網等大型客戶一般會留取收入比例的5%-30%作為質保金,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公司應收賬款余額還會繼續增加。事實也是如此,2019年公司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余額為6.98億元,截至2023年底,威勝信息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余額增長至13.60億元。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余額上升帶來的結果便是壞賬金額的擴大,2023年全年,威勝信息壞賬準備金額為1.20億元,占公司全年利潤比例超過20%。(圖 / 威勝信息壞賬計提賬齡)A股歷史上,依靠大客戶走向成功的案例數不勝數,但被大客戶拋棄后,結局較為凄慘的企業比比皆是,如歐菲光、歌爾股份等果鏈企業被蘋果拋棄后,業績大幅下滑。目前來看,威勝信息短期內并不存在被客戶拋棄的跡象,但居安思危是上市企業持續發展的硬道理,唯有努力開發新客戶、未雨綢繆才是規避企業發展風險的根本途徑。3、控股股東上演“高拋低吸”,重要股東套現8億元「界面新聞·子彈財經」發現,雖然公司業績持續增長,但受資本市場震蕩影響,威勝信息股價也出現了劇烈波動。有意思的是,面臨劇烈波動的股價,公司控股股東選擇了與散戶一樣的操作策略——“高拋低吸”。2022年4月,由于公司股價持續下跌,威勝信息控股股東威勝集團耗資9770.67萬元,增持了威勝信息500萬股,以此計算,威勝集團增持威勝信息平均股價為19.50元/股左右。2023年5月,威勝信息股價漲至30元/股以上,由于獲得了不菲收益,威勝集團5月5日公布了減持計劃。2023年11月,威勝集團完成了對威勝信息的減持,減持股數為475.92萬股,減持總金額為1.46億元,減持股份均價大約為30.7元/股左右。以此計算,在增持完成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威勝集團實現收益率超57%。如此高的收益率在A股市場不可謂不高。(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議)威勝集團是港股上市企業威勝控股的全資孫公司,僅此一筆便為威勝控股帶來不菲的收益。不管是威勝控股,還是威勝集團,亦或是威勝信息,背后站著的都是吉為、吉喆兩父子。據悉,吉為、吉喆兩父子通過旗下百分百控股的企業,持有中國香港上市公司威勝控股53%股權。而威勝控股又通過全資子公司以及全資孫公司分別持有威勝信息21.85%、36.71%股權。此外,吉為直接持有威勝信息5.4%股權,吉喆則直接持有威勝信息2.70%股權。從股權結構來看,威勝集團“高拋低吸”威勝信息所獲得的收益超過半數都歸屬于吉為、吉喆兩父子。除通過減持股票獲取收益以外,威勝信息的大額分紅也讓吉為、吉喆兩父子獲益匪淺。自2020年上市以來,威勝信息始終保持著分紅的習慣。據WIND數據,自上市以來,威勝信息累計派發現金紅利超7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威勝信息除了上市募資6.89億元以外,并未再向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相對于其他同行企業,威勝信息再融資顯得較為克制。在資本市場上,吉為、吉喆兩父子除“高拋低吸”過一次外,并未做過其他減持、套現,獲得收益的來源僅是上市公司正常分紅,這在科創板企業當中算是“一股清流”。不過并不是所有股東都有吉為、吉喆兩父子的“定力”。2021年3月,威勝信息第三大股東青島朗行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青島朗行”)減持了公司1000萬股,占公司總股份的2%,累計套現資金2.14億元。此后,青島朗行又通過股權轉讓以及減持的方式,累計套現資金接近6億元。若加上上次減持金額青島朗行累計套現資金超過8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月,由于青島朗行在累計減持超過5%時,沒有停止買賣,被監管層處以監管警示處罰。對于上市企業股東而言,獲取利潤后減持無可厚非,但動輒減持總股本5%以上股權情況實屬少見,若不是公司業績尚可,如此大規模地減持很有可能對公司股價造成較大打擊。目前來看,威勝信息無論是業績還是資本市場表現都較為良好,但存在的隱患是,營業收入增速下滑以及大客戶依賴癥,未來這兩點是否會對公司產生不利影響,「界面新聞·子彈財經」將保持關注。*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于VRF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