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收緊ESG基金界定標準,外資仍看好中國綠色投資主題
分類: 最新資訊
竅門詞典
編輯 : 竅門大全
發布 : 04-22
閱讀 :108
由于“漂綠”(Green-washing)事件層出不窮,甚至為ESG基金蒙塵,于是以歐洲為主的世界各地監管機構正在提高ESG監管標準,包括對ESG基金的名稱、分類到信息更嚴格的披露。第一財經近日采訪了瑞士百達(Pictet)主題投資基金經理杜一。在他看來,更為明確的分類將有助于規范ESG產品。同時,在綠色投資浪潮下,中國企業擁有較大的機會和優勢,機構看好環境板塊的以下投資機遇:清潔能源,綠色交通,工業減碳 ,能源效益 ,環境保護。全球ESG產品界定標準趨嚴據彭博社預計,2025年全球ESG資產有望超過53萬億美金,占據管理總資產的三分之一以上,綠色投資也成為了金融公司產品營銷的一大利器。然而為了獲得更多收益,產品賣得更好,許多公司趁著綠色投資行業發展初期,ESG審核不嚴,對其銷售的產品進行“漂綠”。所謂“漂綠”,是公司夸大或者虛假宣傳其產品滿足ESG中的標準,誘導客戶進行消費或者投資。2021年歐盟委員會的行動方案新增的《分類條例》(Taxonomy Regulation)與同年3月10日剛上路的《可持續金融披露條例》(SFDR),劍指漂綠企業、漂綠基金,讓金融市場有規則可循,透過統一標準去揭露和審視ESG的落實程度。2023年1月,歐盟《可持續金融披露條例》(SFDR)第二階段監管標準生效,SFDR將歐盟市場上的金融產品(主要是基金)按照可持續/ESG的屬性分為三類,對應不同的披露要求——第6條(Article 6)為一般產品,即沒有在投資中積極考慮可持續因素的金融產品,也稱第7條(Article 7);第8條(Article 8)為促進環境或者社會責任特性的產品;第9條(Article 9)則是以可持續投資為目標的產品。近兩個月來,不少資管巨頭因此陸續宣布下調ESG基金評級,部分產品撕掉了最高可持續性的“第9條”標簽,重新歸類為范圍更廣、要求更低的“第8條”基金。隨著SFDR第二階段監管標準生效,近兩個月來,大型資產管理如東方匯理(Amundi)、貝萊德(BlackRock)、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景順(Invesco)等陸續宣布下調ESG基金評級,從最高的標準“第9條”下調至“第8條”。事實上,不乏資管機構目前更青睞“第8條”產品,不那么嚴苛的要求似乎可以給基金更多的投資自由權,例如不必剔除傳統能源等公司。杜一對記者表示,瑞士百達的環境主題基金受到的影響有限,近期僅有4只基金從“第9條”下調至“第8條”。即使是“第8條”,監管方面也要求把 ESG的投資因素納入到投資的過程中,“我認為對于主動管理的基金經理而言,把ESG因素納入到投資管理之中,其實這本身就是一件正確的事情。ESG表現和公司的長期發展息息相關。”當然,更嚴格的披露標準對于資管機構而言也意味著不得不付出額外成本。為了便于理解,許多研究和媒體報道將“第8條”產品稱為“淺綠”基金,將“第9條”產品稱為“深綠”基金,而SFDR目前面臨的困境恰好可以總結成“深綠太深,淺綠太淺”。對于SFDR的批判已經變得屢見不鮮。英國《金融時報》近期發布的一篇文章直指SFDR極其“不穩定”,導致各個資產管理機構面臨較大挑戰。一方面,歐盟內部對于一個根本的問題——“可持續投資是什么投資?”還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另一方面,準備資產組合信息披露需要被投資企業的披露信息,而目前企業披露率仍不到位。不過,在杜一看來,參考過去國際會計準則的發展,ESG作為一套新的準則,可能需要的發展時間更長,需要更大的耐心,甚至需要未來幾十年去不斷完善。看好中國綠色投資主題作為綠色主題或環境主題基金的管理人,杜一認為,在目前全球綠色金融定義趨嚴的背景下,中國企業仍提供了眾多機會。在他看來,五大領域都是國際機構關注的焦點——清潔能源 (發電、儲能、智能電網),綠色交通 (智能出行、電池技術、公共交通),工業減碳 (工廠自動化、制造業能效、使能技術),能源效益 (樓宇能效,軟件方案,可持續農林業),環境保護(污染防控、供水技術、廢物管理和回收)。之所以看好環境投資主題,也是因為該主題具有長期增長驅動力——雙碳目標下,中國出臺各項環境政策和措施,持續推進減排和可持續發展;就規模層面而言,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綠色制造產業鏈,環境問題眾多解決方案的制造商和出口商;技術層面也至關重要,中國擁有許多領先的環境解決方案和技術,加上研發投入的迅速增長和巨大的人才儲備,在保持創新和成本方面有明顯優勢。不過,部分行業暫時遭遇逆風。例如,目前下游整車廠進入了創新、可靠性、成本控制的激烈競爭時期,暫時整體投資機會不多,而且全球預計進入衰退期,這也導致整個產業鏈估值下挫。但是,杜一對記者表示,頭部的電池材料生產企業和電池廠商仍有較高的投資價值,近期鋰價在5個月內暴跌超6成,預計未來鋰價將繼續逐漸回歸正常水平,這有利于整體產業鏈。此外,在電池廠商陸續出海后,電動車出海目前也已經有了頗為成功的例子,機構亦將持續關注并擇機布局行業龍頭。在光伏、風電領域,據記者了解,國際機構普遍關注儲能行業,因為光伏和風電具有發電間歇不穩定的特點。杜一也提及,隨著上游多晶硅價格不斷下降,組件價格保持穩定,硅片價格下跌,這整體利好下游,今年整體光伏裝機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同時,3月中國出口增速達到14.8%,大幅好于市場預期的-5.1%,其中中國企業的光伏出口也頗為強勁。歐洲很多國家日照資源較強,例如西班牙等,且內陸國家的風電資源較少,光伏是理想的選擇。盡管歐洲迎來了罕見的暖冬,但在能源轉型、能源獨立的背景下,歐洲對于光伏產品的進口需求預計仍將維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