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巨頭官宣裁員2萬人,國內的銀行會不會步其后塵?
分類: 最新資訊
竅門詞典
編輯 : 竅門大全
發布 : 01-16
閱讀 :75
金融行業“裁員潮”,真的來了!近日,全美前三大銀行(以資產規模排序)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均發布了去年第四季度的財報,成績單簡直可以用“慘烈”來形容,甚至花旗銀行CEO都直言,當季業績“極其令人失望”。受美加息影響,摩根大通第四財季凈利潤93.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0億美元下滑15%,美國銀行一直被所持有的大量長久期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產品拖累,扣除利息支出后的營收為220億美元,同比減少10%,低于預期的237億美元。情況最糟糕的還是花旗銀行,上季營收、利潤雙雙低于預期,當季營收同比下滑3%,只有174.4億美元,遜于金融分析師預期的187.4億美元,凈利潤由盈轉虧,凈虧損18億美元。迫于經營壓力,花旗銀行官宣將裁員2萬人,引起了金融行業的轟動,這次“斷腕求生”,直接導致銀行一次性費用激增,包括裁員補貼和遣散費等等,使其營收狀況雪上加霜。長痛不如短痛,這次花旗銀行裁員2萬人,預計可以節省多達25億美元的資金,從長遠來看,營收壓力可以得到有效緩解,說不定就能扛過金融業的“寒冬”。國際化一流銀行都尚且如此,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咱們國家銀行的情況怎么樣?會不會步入別人的后塵?首先,局面同樣嚴峻。全球經濟一體化,早在20世紀初就已經基本形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現在整體經濟都比較疲軟,我們國家也很難獨善其身。這些困難的局面,我們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有所感受,比如大家都在說錢很難掙,銀行卡里沒有存款等等,都是具體的表現。前些年提前消費經濟盛行,本質上就是用明天的錢,來享受今天的樂。而現在大家都在消費降級,能省則省,恰恰就是反映老百姓出對未來經濟走勢的擔憂。再加上銀行貸款利率多次下調,銀行的經營壓力與日俱增,從咱們國家銀行公布的經營財報來看,大部分銀行的營收,同樣出現了同比負增長,大家都在苦苦支撐。其次,大面積裁員不會出現。與國外的銀行略有不同,雖然本質上都是企業,但國內的銀行都是央企或者國企,作為維持國家金融穩定的重要一環,絕不允許出現任何形式的風險。國外銀行大面積裁員,在歷史上已經多次出現,民眾也不會覺得是很難接受的事情,可我們不一樣,一旦銀行真的裁員,可能影響會波及很廣,甚至影響行業的公信力。不過,不裁員不代表不優化,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銀行已經在花式“裁員”了,比如大幅降薪,削減員工福利,對業績要求更高,懲處措施更加嚴厲等等。由奢入儉難,高強度的壓力和低水平的收入極不匹配,迫使一些員工主動離開銀行,且不會索取失業補償金,更有利于銀行降本增效了。最后,破解難題要靠自己。雖然我們沒有辦法憑一己之力,扭轉全球經濟的頹勢,但我們還是有辦法發揮內生動力,讓自己的經濟盡快恢復。放眼望去,每個國家的經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可我們有足夠的體量,甚至可以出口轉內銷,只要提振了老百姓的消費信心,經濟復蘇的速度會明顯加快。從宏觀調控的方面來看,“看不見的手”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也找到了破解難題的方法,正在和國內的銀行攜手共進,咱們就不至于會步花旗銀行的后塵。只不過,銀行端屬于資金鏈的起點和終點,成效會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但很明顯,最糟糕的階段可能已經過去了。(感謝您的關注,我是金融圈小大佬,期待您的咨詢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