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興的父母有多可怕?年輕人分享親身經歷,隔著屏幕感到“窒息”
分類: 最新資訊
竅門詞典
編輯 : 竅門大全
發(fā)布 : 02-05
閱讀 :81
教育是一件“常談常新”的問題,學生教育更容不得絲毫的馬虎,但每個家長的教育思維和方式不同,傳輸給學生的教育也有著鮮明的差距。良好的家庭教育,往往會引導學生走上更正確的道路,反觀不好的家庭教育,也會出現“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情況,也應了那句,“熊孩子的背后往往是熊家長”。老一輩的家長,對待子女的教育并不看重,更多的是“放養(yǎng)”政策,但隨著年輕家長的涌現,對待子女的教育也越發(fā)重視,不希望下一代走自己的“老路”,尤其不想當“掃興”的父母,影響著子女的成長。掃興的父母有多可怕?年輕人分享親身經歷,隔著屏幕感到“窒息”!“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而對于很多年輕家長而言,自己淋過雨,便想著為子女“撐傘”,因為他們體會過不幸的家庭,更感受過被“否定”的滋味,所以不想做“掃興”的父母。但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傷害,卻是“無處不在”的,而掃興的父母有多可怕?年輕人分享出輕生經歷,也引發(fā)諸多人的共鳴!一位網友聲稱,大學畢業(yè)實習的第一年,用自己工作賺來的錢給母親買了“金耳環(huán)”,但得到的卻是母親的謾罵、斥責,認為這樣的行為很“敗家”,“你以為你多有錢”等話語,也讓他記憶頗深,并且再沒有給母親買過任何東西。用自己掙到的錢給家長買禮物,本來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但母親掃興的話語與行為,卻讓人深感無力,仿佛自己做的再好也是個“錯誤”,永遠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還有的“掃興”的父母,明知道子女是出于好意,但偏要“鬧別扭”,不愿接受這份好意,甚至還要扔在地上“踩兩腳”,方能夠彰顯自身的存在感與權威。買的東西總會挑出各種各樣的“毛病”,價格貴了嫌花錢大手大腳,低了嫌沒把自己放在心上,反正沒有一條能讓自己“滿意”,諸多掃興的行為,讓人隔著屏幕都感到“窒息”了!尤其是底層家庭中,掃興的父母也屬于“常態(tài)”,不懂得尊重子女的想法,認為自己的想法便是最正確的,從而在瑣碎的小事上,消耗著子女,但長此以往,也勢必會影響著成長,難怪家庭氛圍會不和諧了。而再看不掃興的父母,從不會限制學生的想法,鼓勵并支持學生去嘗試新鮮事物,當看到學生“寫小說”,第一反應并不是撕掉、制止或批評,而是用鼓勵的態(tài)度,認可學生的文字能力,還會去“催更”。即使學生染頭發(fā),顏色很“夸張”,但家長卻表示:“我女兒頭發(fā)的事,親戚少管”,不得不說,能夠從這種家庭氛圍下成長的學生,也很難不幸福吧?其實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略有差距,而掃興的父母與不掃興的父母,兩者之間也是“天差地別”的,在筆者看來,我們雖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但卻有權給下一代子女提供更幸福的生活方式,雖然不見得所有人的童年都是幸福的,但這并不是自己的問題,很大可能是遇上的父母“不合格”!年輕家長應“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老一輩家長常會用“奉獻式”教育,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在一些小事上自我感動,但對于年輕家長而言,卻是個沉重的“負擔”,尤其是長輩們“花小錢吃大虧”,更讓人反感不已,所以年輕家長也要重視子女教育,免得把自己受的委屈,復制到他們身上。年輕家長接受更優(yōu)質的教育,也要努力走在教育的前端,為學生傳輸更先進的教育思維,才能夠實現“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而不是“一言堂”,甚至成為自己討厭的家長模樣!家庭教育很重要,年輕家長別馬虎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和教師教育,若年輕家長延續(xù)老一輩的教育理念,那對學生的成長也并不利,說不定還會被“淘汰”,而年輕家長也要積極改變想法,并努力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情緒價值”。家長也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教育態(tài)度,及時為學生加油打氣,并認可學生的努力與付出,給予更多的夸獎,爭做“不掃興”的父母。學生的性格往往源于多方面,當家長樂觀開朗,那學生也會成長的更加出色,若是家長動輒打壓、貶低,那學生的性格也可想而知,家長可別不以為然!記得點一點關注,我們下期再見啦~(圖片均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